

博育文化理念中一個重要的板塊是打造學習型組織,因為不斷學習和創新是一個組織螺旋型上升的源動力。為此,《博育》(教師刊)和《我們》(學生刊)兩個期刊的創辦是博育新思維、新衡水模式下的全新結晶,也是學校辦學理念、教學成果、校園生活、師生風采、習作天地的展示平臺。
今天的這篇優秀文章選自我校學生期刊——《我們》,作者是2309班劉秦嘉同學。
十二月的天寒冷入骨,早前下過的雪還未化,我獨自一人站在車站,將要踏入新的旅程。我站在車站連打顫,抱怨著天氣的寒冷和早知多加點衣服,身旁的母女倆一直在不斷對話,更加顯得我的寂寞,今日本不是我一人站在這里,還有我的母親,今日早晨我與她大吵一架,憤怒的我讓她也別來送我。我望著遠方出了神,耳邊沖刺著母女的和睦對話:
“閨女,天冷去了那里別忘了加衣”
“閨女,過年還不回來嗎?”
“閨女......”
遠方駛來的車,打斷了母女的對話。等車停穩,我獨自一人提著行李上了車,坐在了靠窗的位置,望著窗外白茫茫的一切,下雪了,雪花如冬日的精靈點綴著大地,浪漫而又寒冷,而那對母女還在車站處,母親還在叮囑那個女孩什么,我望著她們出了神。打開了窗戶,想要聽清她們的對話,我抬手推動著車窗,冰冷而入骨。窗開了,一瞬間,一股冷風沖了進來,侵蝕著我的身體,我打了個寒顫,偷聽的代價太大了,我關上了窗,看著他們。許久后,售票員開始催促她們倆人快上車。母親提著那個女孩的行李把它放在車上,那個母親的個子很矮,無法夠到放行李的上面,我站起身幫了那個母親一把,那個母親向我道謝,我點了點頭,她便去接她女兒,她的女兒上了車,坐在了我的前位,我也回到了原位,我剛坐下,她的母親就跑到車窗處拍打著車窗,示意讓女孩打開。寒冷的冬風,我開始打顫,那個女孩好似一點也未感到寒冷,與她的母親對話起來:“閨女冷嗎?我去車站給你買個暖手袋?”母親摸著女孩的手說:“不冷,不用了,要發車了,你快回家吧!”
我打量著這位母親,半百的頭發上飄落著片片雪花,顯得她的頭發更加發白,她圍著一條老式圍巾,看起來并不保暖,時不時把圍巾裹了裹,她感到寒冷,她的衣服明顯看出來單薄,而她的女兒裹著大襖,女人執意要去買暖手袋,女孩也攔不住,我看著那個母親跑過去對司機說了些話,快速向車站內跑去。她的背影在雪地中透露出不懼寒冷的力量。不久后,那個母親折回,她的手并沒有拿著暖手袋,正當我以為她沒有買到時,她站在窗下從懷中掏出巴掌大小的暖手袋。我能感受到那個暖手袋是溫暖的,那個母親頭上的雪花也許是在車站融了,頭發濕漉漉的。那個母親叮囑了幾句,乘客催促他們快點,要出發了,女孩眼眶紅潤,對她的母親說:“要走了”,母親說:“好,到了給我打電話”。女兒說:“好”。
車發了,我看著那個母親,往后退了幾步,對著女孩招手,女孩探出腦袋回應她的母親,車駛遠了,雪還在下,天邊白茫茫的一片,她的母親獨自一人站在原地不停招手,直到看不見女孩才坐下來,撫去臉頰上的淚水。
我掏出手機給我的母親發了條短信。
“媽,我出發了”。剛發出沒幾秒,我的手機上響起到了鈴聲。
“喂,媽”。
“在路上了嗎?”
“嗯”,聽見我母親的聲音,我的淚在眼眶打轉,直到淚水模糊視線滴落在我的手心。
我不知道,我和她爭吵后,她是什么樣的心情......
我遲遲未到的短信,她等的焦急,她在家中團團轉的模樣。
我不知母親獨自一人在家會想些什么......
“我的孩子冷不冷?”
“我的孩子的安全上車了嗎?”
......
各種想法充滿著我母親的大腦,我的一個信息讓她懸著的心放下了。
